滴滴和快的两家公司都起步于2012年,截至2015年1月双方都经过了4轮融资,其中快的打车融资超过9.3亿美元,滴滴打车融资超过8.1亿美元。双方为了抢占客户资源,不约而同采用了补贴客户的“烧钱”战术。
2013年底,快的打车率先推出首单补贴、每单补贴、免单奖励、现金返还等多种方式刺激旅客和司机使用其软件。2014年1月起嘀嘀也推出类似补贴推广活动。根据易观国际发布的《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打车软件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数据,截至2014年9月,中国打车软件累计账户规模达1.54亿,其中,快的打车以54.4%的比例占据市场份额第一位,滴滴打车以44.9%的比例位居第二。
为避免“零和”游戏,力争“双赢”之局,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于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发布联合声明,宣布两家实现战略合并。滴滴方面最新的滴滴(CEO程维)快滴(CEO吕传伟)阿里巴巴合并董事会成员:程维、吕传伟、柳青经纬创投的徐传陞天使投资人王刚阿里巴巴代表彭蕾腾讯代表刘炽平4一轮融资是在2014年12月获得的由淡马锡、DST、腾讯主导的七亿美元。而快的方面则是2015年1月份获得的由软银领投,阿里巴巴以及老虎环球基金跟投的六亿美元。
2015年2月15日,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联合发布声明宣布:两家实现战略合并。两强联合后的新公司将实施Co-CEO制度,滴滴打车CEO程维及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将同时担任联合CEO。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业务继续平行发展,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性。两位联合CEO也特别感谢双方股东都继续支持新公司独立自主的治理模式。
从新公司的董事会成员的安排上也可以看到滴滴明显占优。新董事会共7人,分别为三位公司管理团队代表、经纬创投的徐传陞、天使投资人王刚、阿里巴巴的代表彭蕾、腾讯的代表刘炽平。三位公司管理团队代表名单,除了两位CEO程维和吕传伟,另外一人则为新公司总裁柳青,这意味着滴滴打车在新公司董事数量中占优,主导新公司的发展。
此次合并创下了数个新纪录:一是创下了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大的并购案;二是用最快的时间创造了一家中国前十的互联网公司;三是两大巨头——滴滴背后的腾讯和快的背后阿里巴巴首次联手。
根据易观国际最新发布的《中国打车APP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4年第4季度》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快的打车、滴滴打车分别以56.5%、43.3%的比例占据中国打车APP市场累计账户份额领先位置,若两家公司合并,其合计市场份额将达到99.8%。两虎相争局面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