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13426172676

上海新梅公司股权控制权之争

作者:股权吴律师    发布时间:2021-07-22 18:10:01    

公司发展历程

一、上海新梅置业股份有限公司更名前系上海港机股份有限公司。一九九六年八月经批准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二、公司于二OO五年十一月实施了股权分置改革,公司非流通股股东上海兴盛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获得所持有的公司非流通股上市流通权,向方案实施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流通股股东每10股支付2.7股股票对价。实施送股对价后,公司股份总数不变,股份结构发生相应变化。截止20071231日,股本总数为247990600元,其中:有限售条件的境内法人持股为142656189元,占股份总数的57.52%。无限售条件股份为105334411股,占股份总数的42.48%

三、经过重大资产重组,主营业务由港口机械制造成功转型为房地产开发与销售,历经数年精心打造,新梅品牌被授予上海市著名商标,成为沪上适合人居的高品质楼盘的代言。

四、可是好景不长,曾被誉为沪市十大牛股之一的上海新梅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因连续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负,自201648日起,上交所决定暂停上海新梅的股票上市。五、20177月,ST新梅公布的2017一季报报告显示,其营业收入6.57百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02百万元,比上年增长448.7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06百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058/股。

六、作为A股房地地板块中的一家非大型规模房企,上海新梅历经了被反复炒作重组与转型概念,控制人和入侵者暗战、维权、争权再到逼近退市的历程。

公司退市主要原因

一、市场拓展失利——上海房地产市场几近饱和,享有优势资源的大型房地企业在持续拿地、采购、开发、销售过程中都具有明显优势,而像新梅这样的房企面临严重生存危机。

二、管理层的斗争——上海新梅被大股东控制在二级市场上获利而少有在实体经营上下功夫,所以既错过了投资机会,同时也缺乏对新产业转型的把握。在地产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长的今天,早已没有这类小企业立足之地。

新梅公司股权之争

上海新梅由兴盛集团董事长张兴标一手创立,上世纪90年代通过做熟周边环境把上海闵行城乡接合部一块不毛之地卖成销售标杆后,张兴标在上海地产界一战成名。2003年,兴盛集团借壳上海港机登陆资本市场并将其更名为上海新梅。由于新梅太古城项目,在近10几年里,几乎耗干了公司的精力与耐力。自2007年起,张兴标不止一次希望解压,不过均无疾而终。导致2007年和2009年这两个房产市场高峰时期错过了很多好机会。

2010年兴盛集团陆续将古城全部股权转让给中粮置业,通过如此操作,2011年上第新梅勉强扭亏。随后,张兴标将江阴豪布斯卡项目注入新梅,以6.15亿元拿下江阴其中一幅地王的55%股权,与彬彬控股联合。2012年,新梅通过二股东南江集团引入石墨烯资产、与大股东兴盛集团交易引入宋河酒业等,但都未改变公司的盈利状况。

张兴标在发现自己已无能力再维持公司现状,原本承诺不套现的兴盛集团开始大比例出售股权。201310月起,6个江西人开始建仓,到2014612日,一份权益变动公告显示,6家注册地分别在兰州和上海的公司已合计持有上海新梅14.23%股份,并宣布结成一致行动人。而上海新梅实际控制人张兴标旗下的兴盛集团只持有上市公司11.9%股份。这份公告显示,上海新梅的大股东已经易主。

6家公司通过控制上海开南、兰州鸿翔等十余个证券账户进行证券投资,被称为开南帮

在成为上海新梅实质上的第一大股东后,兰州鸿翔建筑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已向上市公司去函,要求在公司股东大会增加《关于免去张静静公司董事的议案》及《关于为股东在股东大会提供网络投票的议案》。这被认为是兰州鸿翔及其一致行动人试图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的重要一步,而矛头所指的张静静,则是上海新梅董事长,亦为上海新梅实际控制人张兴标之女。另外,兰州鸿翔及其一致行动人还在上海新梅数日前发布《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中指责上海新梅现任董事、管理层怠于履行职责,没有能力继续推动上市公司实现转型

2015年1月,因开南帮在持股比例分别达到5%10%时未按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被宁波证监局处以50万元的罚款。这给了张兴标的一个复仇的机会。一个月后,兴盛实业作为原告,将开南帮等多个主体诉至法院。

诉讼之外的兴盛集团与开南帮的公司控制权之争也是进行的如火如荼。开南帮为了争夺公司控制权,多次要求参加上海新梅的股东大会,但均被兴盛集团拒之门外。大外次被拒后,开南帮则自行召开股东大会罢免上海新梅董事会成员,上海新梅则先后4次发布公告反对并不予承认开南帮牵头的股东大会决议。

目前,开南帮持有上海新梅16.53%的股权。面对暂停上市危机,双方依然没有坐下来握手言和的打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作为公司的股东的开南帮与兴盛集团均将公司面临退市的责任推给了对方,称对方才是导致目前这种状况的主要过错方,并表示坚决不能与对方和解。

返回顶部